“银锭”,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
(1)据史料记载,中国银两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以前。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
(2)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
(3)宋元时期称为“银锭”。此前,银锭并没有以货币形式流通,多用于财政领域或对外支付。
(4)一直到明中后期,白银才在中国的流通领域体现出基本的货币职能。
(5)明代后期不但大宗交易用银,而且连小生意也都用碎银交易,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成了大额交易用银、小额用铜钱的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
因此,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锭盛行。
“银锭”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银两”是法定通货,不仅民间交易收藏使用,官府收纳地丁捐税也使用,由此形成“银两”制度。
“银锭”以其美观大方的特征被人们喜爱。总体上以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为主。
依据银锭的重量又分为宝银、中锭、小锭和不足一两的滴珠四种。
古代“银锭”在中国历史上曾是长期用于流通的货币,亦是坚挺和重要的储存手段。还可以通过对“银锭”的种类、作用、印记、铭文中映射出历代不同的经济特色。
并且它见证了货币制度,税课制度,商业活动与民间交往的变化。因此,因此十分值得收藏,而且未来还会继续升值,真可谓古钱币收藏中的一匹“黑马”。
银锭
规格:长5.82cm 宽3.4cm
高1.54cm 重155.36g
在古时,“银锭”的铸造有着非常严苛的规定。为了保证银锭的品质,各地上缴国库的银锭,都要注明上缴地、铸造时间和铸造的银号(或工匠名)等。所以,能够铸造银锭的银号都具有良好的信誉。
此“银锭”呈腰形,正面两旁写有铸造的地名,中间为铸造的年份。分别是“金昌钱,光绪十二年,金昌钱”。金昌市是甘肃省辖地级市。
该“银锭”原味包浆未清理,刻字清晰,铸造精美,锭型优美大气,品相极佳,十分罕见,堪称珍品,目前应仅见此一枚,极美品。
guwanyeshi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获得第一手资讯
艺术品交易中心
联系人:段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