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同学在后台问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这块知识点,历史君特意在文库中找了找,给大家汇总做一个知识点的重点学习!
①原因:
a.《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在形式上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并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奖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激发了他们投资新式工业的积极性。
②经过: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③结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没有完成、民族没有独立,单纯的“实业救国”是不能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的。他的企业一方面受到封建势力的压迫,另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挤压,处于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境地,最终被吞并,“实业救国”宣告失败。
①原因:
a.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
b.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
c.“实业救国”思潮和各种实业团体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
②概况:
a.1914~1919年,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b.杰出贡献者:张謇倡导发展实业,还有荣宗敬、荣德生等。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曲折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2)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3)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像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1.示例:
(1)怎样评价张謇?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什么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2.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99年,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辛亥革命后,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几度受挫,比较落后,而且发展很不平衡。
1.学习重大历史事件要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并能把有着因果关系的事件前后联系起来,构成历史发展的线索或曲线图。例如本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就如课本P100中国面粉出口曲线图所示。
(思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收集有关张謇的故事,感受张謇身上爱国的品质和执著的精神,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3.学会总结归纳,掌握学习记忆方法,本课重点可采用记忆歌诀的形式总结。
“实业救国”求发展,大生纱厂张謇建。
辛亥革命到“一战”,“黄金时代”昙花现。
4.开展课外活动,组织社会调查。
(1)“洋火”“洋油”“洋灰”和“洋钉”等名称的来历。
(2)结合本地的企业情况,到纺织厂或面粉厂等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生产过程,掌握本地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
1911年全国面粉机器磨坊约有40家,到1919年增加到120余家,资本从600多万元增至4500万元。大战爆发后中国面粉由战前的入超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1年,平均每年出超100余万担,1919年出超1000多万海关两(1海关两合银元1.588元)。
1915年《二十一条》的谈判与签订,在全国掀起了反对浪潮。孙中山痛斥袁世凯“以僭帝位之故,甘心卖国而不辞”,并表示和人民一起为不使“艰难缔造之民国坐致沉沦”而奋斗。留日学生召开千人大会,发表宣言,准备回国武力抵抗。上海各界组织“国民对日同志会”,议决拒用日货,各地纷纷响应,。上海日商工厂的中国工人几乎全部罢工。汉口人群涌上街头游行示威,捣毁日本商店。烟台人民相约不卖货物给日本人,各地学生纷纷组织团体,进行爱国救亡斗争。海外华侨也宣传、。由于广大人民的爱国斗争,使得《二十一条》不能付诸实行,袁世凯也威信扫地,陷于孤立。
旧中国著名的私营棉纺织企业。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近代民族资本家张謇筹办于江苏通州(今江苏南通)。原拟资本100万两,其中官、商股金各半,官股以湖北织布局搁存于上海的一批织机折价充数,商股则应者甚少,不得已将商股降为25万两。直至1898年始在江苏南通唐家闸破土动工,1899年5月8日,纱机装成,1900年1月15日正式投产。资本连同官机作股在内,总共不足50万两,其中营运资金仅数万两。但厂址设在产棉区,棉价较廉,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加之经营得法,所得利润丰厚,经营规模得以扩大。1904年资本达63万两,纱锭2万余枚。张謇于1901年另募资本成立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荒地,种植棉花,扩大了纱厂的原料来源。1907年在崇明北纱(江苏启东)创办大生二厂,资本100万两,纱锭2.6万枚。1915年除一厂又添机扩充并增设布厂外,同时又在海门创设第三厂。1921年又在南通设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1924年后,因经营受挫,资金短缺,由江浙财团接办。1934年拥有纱锭17万余枚,布机1200余台,并有淮海银行、大达轮船公司、广生油厂、天生港轮船公司、资生铁冶厂等20多个企业,形成资本集团。1935年第二纺织公司倒闭。1952年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公私合营。1966年国营。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先后在江苏赣榆、崇明书院掌教。1894年考中状元,授翰林院编修。次年受张之洞委托,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又陆续举办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企业,并在1902年起创办通州师范、女子师范、南通学院、盲哑学校、伶工学校、南通图书馆、博物苑、天文台等文教事业。对南京高等师范、吴淞中国公学、上海复旦大学的创立亦多有赞助。从1901年起从事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后,拥护共和,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1913年,任袁政府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至袁世凯即将称帝时辞职南归,继续在南通兴办实业,并主持江苏文化教育事业,提倡尊孔读经,反对白话文,抵制新文化运动。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函稿》《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等。
1.大生纱厂位于
A.南京
B.南通
C.上海
D.广东南海
2.下图是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
A.张謇
B.荣宗敬
C.荣德生
D.张之洞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
A.1898~1899年
B.1912~1913年
C.1914~1918年
D.1919~1921年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
A.轻工业
B.重工业
C.纺织业
D.面粉业部门
5.民族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是
A.上海、济南
B.武汉、北京
C.北京、天津
D.上海、武汉
,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8.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是在
A.《马关条约》签订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C.辛亥革命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9.“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②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③北洋军阀的分裂④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是指辛亥革命后
B.状元兴办实业体现出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和执著创业精神
C.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荣氏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软弱和落后的原因是由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
在近代中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老百姓对一些日用品的叫法都带一个“洋”字。“洋火”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用的火柴;“洋油”就是用来点灯的煤油;“洋灰”就是盖房子用的水泥;而“洋钉”就是钉木板用的小小的钉子。
(1)产生这些叫法的原因是什么?
(2)这些叫法逐渐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13.阅读下边史料回答:
(1)判定作者的身份。
(2)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14.读下图,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
第14题图
(1)图示反映了什么变化。
(2)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5.制作表格:《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简表》
时间 | 原因 | 发展状况 |
①从洋务运动到清末 | ||
②1912~1914年 | ||
③1914~1918年 | ||
④1919~1945年 | ||
⑤1945~1949年 |
16.讨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
自设创造
学会命题,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造。选择、填空、
材料、问答等题型任选,难易、数量不限,以留出创设的空间。
提示:参考本课训练试题,可以用P100~101插图创设一道选择题,用P103自由阅读卡《本店不进日货》创设一道材料分析题。
1.B 2.A 3.C 4.A 5.D 6.C 7.B 8.A
9.解析:此题是因果类试题,对这类试题的思考,可从主要、次要,或间接、根本,或内因、外因等方面去思考,题干要求的是根本原因,A、B、C、D四个选项都可以作为原因来对待,但考虑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日益加深,所以D是答案所要求的。
答案:D
10.C
11.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A、C主要考查事件发生的时间,是正确的;B项是对实业救国的理解认识,也是正确的;D项是不准确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答案:D
12.(1)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是很薄弱的,甚至连老百姓的日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
,这些日用品都由我国自己生产。
13.(1)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家。
(2)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才会有希望。
14.(1)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业的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机会。
15.
时间 原因 发展状况
①
封建制度的阻碍
民族工业的萌芽难以生存和发展
②
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
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③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进入“黄金时代”
④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⑤
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16.答案要点:①比较落后。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③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
由三好网(sanhao.com)发起运营的“高中历史”公众号,往年频靠、常考、核心考点定期发放,记忆口诀贴心送,学霸都在关注,你还等什么?
高中历史QQ:2249212081
高中历史交流群2: 495688670
文综君微信小号:gele-ln
月考的阴影还没消退,紧随其后的期中考已经迫在眉睫,
知道你们课本没看几页,哪哪都没复习,
同学、老师、爸妈谁都帮不上你,怎么办?
要想快速复习、提分,就得上三好网!
点击原文,就是你提分的第一步......